今年以来,海安县坚持以开发区、高新区为主战场,不断加强 “三创”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载体建设,科技创新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海安开发区、高新区先后进入国家级和省级行列。 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明显、创新创业活跃、运行模式多样、人才大量集聚、功能服务综合”的目标,海安开发区、高新区分别高标准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的“三创”科技园区,全力打造全省领先、苏中一流、苏南同步的创新核心区。电梯设备、建材机械装备与锻压装备3大产业基础先后跻身“国家队”,海安成为全国拥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最多的县级城市之一。目前,全县建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孵化器5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3家、省级软件科技园1家,初步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级科技创新孵化体系。 全面推进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建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填补了苏中苏北历史的空白;建有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外资研发机构1家、研究生工作站8家,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覆盖率达81%;积极推动联发、江海等12家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建设研究院。联发集团联合东华大学等知名高校,投资2亿元,建立联发现代纺织技术研究院,共同开展高端纺织品、纺织技术的研究开发,为县内以及如皋、如东、南通、泰州、盐城、常州、宿迁、淮安、新疆阿克苏等地500多家纺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联发现代纺织技术研究院建设成为去年南通市产业转型升级暨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的亮点,张国华市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专门安排南通电视台第二天专题报道。江海集团锻压装备研究院研发的重大装备获2012年度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1000万元,单体经费额度全市最大。 强化公共平台建设。按照功能专业化、资源集约化、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大力推动桑蚕茧丝质量检测、锻压机械检测、建材装备检测、电梯部件质量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桑蚕茧丝质量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该县及广西、山东等地蚕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锻压机械公共技术检测服务中心引进专业人才,购置检测仪器设备,为海安及周边地区300多家企业提供项目合作、技术咨询、难题会诊等服务,为全县锻压机械产业提档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建材装备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基地内企业提供样品试验、产品检测等便捷服务,提升了企业技术能力,节约了产品开发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全县建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来源:海安县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