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创新,邗江产业升级呈现爆发力: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跃升至44.5%,新近又荣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今年1—2月份,全区完成规模以上产值179.8亿元,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发展势头初步显现。 区委书记张耀武曾在相关会议上强调,推进邗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把创新转型作为突破口,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力、人才支撑力、资本爆发力,努力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科技之巢”,加速集聚各类创新因子 记者在扬力集团看到,他们承担的省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大型电子伺服三坐标多工位压力机”,打破了国外跨国公司的垄断,成为世界少数几个全面掌握该核心技术的企业,推动了集团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这个项目之所以成功,是背后站着一群‘诸葛亮’,他们就是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的专家教授。”公司副总经理张军告诉记者,借助来自科技服务平台的科研力量,他们企业做出了1360吨的大型电子伺服三坐标多工位压力机,该吨位目前雄踞全球第一。 企业创新是点,产业创新是线。如何连点成线、画线成面?邗江区面向企业创新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全部建在园区、企业,覆盖数控机床、激光技术、智能电器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支撑产业集聚、支持企业创新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布局。数控机床研究院成立3年来,集聚10多家高校院所研发团队83人,围绕产业创新链核心关键环节,就地转化27个重大项目。和数控机床研究院一样,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等“2+4”科技平台正加紧建设,逐步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意的“科技之巢”。 引导企业把科技与人才作为第一追求,全区先后有近200家企业与国内外百个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不少企业因此走上转型发展新路。 “独门绝活”,逆势彰显核心竞争力 “小机器有大技术,我们开发的每一款产品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南扬机械样品展示区,指着小到可以放在手心的模具,大到10多米长的高频焊管机组等100多个规格的样品,企业负责人自豪地介绍,南扬每款产品都是“单打冠军”。 作为国家高新企业,南扬的前身是一家生产普通焊管机的乡镇企业。依托自主创新研发,他们在现代精密机械领域不断攀高,先后有10项产品晋升省高新产品,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 “当今业界,谁掌控‘独门绝活’,谁就能享有话语权,即使遭遇困境,也能率先破网突围!”近年来,该区重点培育国家高新企业等优势企业,90%的规上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少企业规范上升为国内国际标准,让“邗江话”成为“普通话”、“世界语”。 去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机床作为“工业母机”,生产企业订单应势大幅度下滑。但记者在扬锻车间,却看到1000吨精冲压力机、热模锻压力机和45-80吨多工位压力机生产线一派繁忙。公司危中寻机,引进北京机电研究所钟志平博士,研发1000吨精冲压力机等三款国际先进新产品,每吨售价均在4.5万元以上,是老产品的数十倍。龙头企业的迅猛上升,成为拉动全区经济逆势起飞的最强引擎。 前延后伸,创新“链条”引领产业升级 一个小拇指大小的燃油泵锁环能做什么? “能在车辆侧翻时,阻止燃油外溢引起爆炸,这类产品国内企业还在摸索中。”在即将建成投产的舒尔驰精密金属成形有限公司,年轻的技术负责人详细的讲解,让记者看到了这一刚刚兴起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灿烂前景。该项目今年投产后年产量达200万套,实现销售额4000万元,2015年销售额预计达1.2亿元。 生产汽车燃油泵嵌环、燃油泵锁环等冲压件的舒尔驰,只是奥力威公司拉长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中的一环。几年来,奥力威公司先后投巨资开发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等新兴产业,逐渐“串联”出一条汽车零部件前端的完整产业链。 在邗江,像奥力威这样注重创新投入,在拉长产业链中向“专、精、特、新”价值链高端攀升的企业还有很多。去年,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3.1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于省均水平,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4.5%,在苏中县(市、区)中名列前茅。 据介绍,通过内联外引,邗江已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健康等六大特色新兴产业群,成为带动邗江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核心力量。来源:邗江区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