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42岁的奚赛明看起来非常年轻,是常州市合力精密铸造、索利莱机械制造两家企业的老总。 今年4月,奚赛明带着企业的多种产品参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工业博览会——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将企业的形象、新品展示在国际舞台上,准备在新的天地大展拳脚。 尽管产销规模不算大,但奚赛明的合力精密铸造可算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一股闯劲打天下 奚赛明的创业历程,十分富有时代的特征。最初,奚赛明在集体企业里跑销售,常年走南闯北,增长了不少见识。上世纪90年代末,大批集体企业开始转制,周围越来越多的人自己办起小工厂,而且生意红火,于是,奚赛明同样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到了1998年,奚赛明正式开始单干了。做什么生意好呢?四处打听后,有位朋友给他指点了一条路——做精密铸造,除了能够介绍一位老师傅给他,还能帮他找到销路。 凭借着一股闯劲,奚赛明也没有多想,借了30万元就把一家小厂办起来了。办厂的过程是曲折的,对于奚赛明来说,销售产品在行,但真的要做出产品来,却是头一回。 尽管有老师傅帮忙,但做具体产品的时候,不论是机器调试,还是产品尺寸规格的控制,都需要花时间磨合。然而,最大的困难还不仅仅如此,等到奚赛明的产品生产出来等着销售的时候,朋友介绍的销路却出了问题,不仅现有的产品销不出去,今后如何发展更是摆在面前的大问题。 企业面临突发状况,可能是每一位企业初创者都有的经历。向来勇往直前的奚赛明并没有气馁,而是四处寻找机会。他从原先跑销售时认识的熟人那里打听哪里需要同类产品。机遇总是垂青不放弃的人,很快,奚赛明打听到一家制造涂料机的企业有需求,就此打开了局面。 乐于钻研成大业 奚赛明最初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技术功底,所有的制造工艺、技术都是边做边学、不断尝试,再加上到各地考察学习,奚赛明在行业内越潜越深。“做这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有很多空间可以给你钻研。”奚赛明说,“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确定其材质、配比等等。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下,例如盐酸、硫酸等酸性环境下,需要什么样的材质,什么样的性能,都能通过配比及工艺来完成。” 2003年的一个订单,对于奚赛明的企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当时位于厦门的金龙客车要做一个大巴车上用的缓速器,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配套商。 电涡流缓速器是高档客车的部件,汽车在减速或下长坡时,启用缓速器,可以平稳减速,免去使用刹车而造成的磨损和发热。当时,国内高档客车安装的缓速器,大多从国外进口,因为凭借国内的制造工艺尚有难度。“这个部件的制作难度在于,需要将部件在十几秒的时间内将温度从0摄氏度升到600摄氏度,以保证产品在使用的时候不变形。” 别的企业不敢接的单子,奚赛明却一手接下了。当时积累的技术经验还不够,奚赛明就到处去寻找专家,寻求解决方案。试了七八批次,每批做几十个模具,总是失败再尝试。 经历了大半年的尝试后,产品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仅如此,还开启了自主生产电涡流缓速器的先河。“现在,在行业内电涡流缓速器的使用材料、技术指标都是我们公司制定的。”奚赛明不无骄傲地说。 研发的过程是快乐的,充满成就感的。在奚赛明看来,攻克一个难题,比接到大订单更值得高兴。 创新发展求突破 在业内磨砺了十几年,合力精密铸造已经确立了一定的行业地位。从最初为涂料机配套,到客车缓速器、火车手制动机,奚赛明的企业慢慢为交通工具做专业配套。 接下来的突破在哪里?这是奚赛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有张单子,是做直升飞机上的配件,为了完成这张订单,奚赛明花重金从西安飞机制造厂请来了6位高级工程师,后来又请了西北工业大学的专家共同研究。与技术专家沟通的过程中,奚赛明越来越感觉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于是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也渐渐生根。 除了人才,装备也同样重要。每年,企业在研发和设备更新上投入的资金要占年销售的5%—10%。从去年到今年,合力精密铸造已经引进了1000多万元的自动化设备,提高工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精度,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强度,“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下,提升装备是大势所趋。” 同时,在国内竞争白热化的状态下,奚赛明却高歌猛进,进军国际市场。在奚赛明的带领下,短短一年多时间,企业快速转身,出口额占总销售的80%。 “在国际市场上参与分工,只有这样,才能尽快与国际接轨。”奚赛明说。今年,在奚赛明的坚持下,企业去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参展,这是一个联系全世界技术领域和商业领域的重要国际活动。参展当日,合力精密铸造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关注。 合力精密铸造凭借着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在细分的市场中专心致志地耕耘,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据武进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