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狠抓“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新平台。鼓励引导农业企业、规模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等主体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工作站,建成一批农业高端人才集聚地,促进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提档升级。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全年推广应用30个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大现代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力度,培育一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实行农技人员与专业大户、生产基地挂钩,引导农民选择良种、应用先进技术。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让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成为农业经营管理的主体,全市持证农民占农业从业人员比例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加快园区建设进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水平。积极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力争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以上,实现每个市区有1个以上省级园区。制定出台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探索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机制,增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扶持发展一批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产品出口、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三带”型龙头企业,全市力争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主营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以上。 三是突出质量安全,提升泰州农业竞争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从产销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的大宗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入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体系,确保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6%以上。开展优质农产品认证认定工作,全年新认定“三品”100个,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8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加强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打造,力争创成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个。 四是加快生态建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肥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5%以上,生物农药应用比上年增加3-5%,化学农药使用总量比前三年平均值下降3-5%。创新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等多种形式的循环农业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力争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秸秆能源化利用规模达到40万吨。加大林业绿化工作力度,组织实施绿色通道工程、森林抚育工程、自然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村庄绿化推进工程等四大工程,全市新增造林面积5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面积10万亩,新增自然湿地保护面积8万亩,建成省级新农村林业绿化示范村80个。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和“农家乐”示范村,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来源:泰州市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