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开始创业——72岁的郭兴炳获两项发明专利 |
发布日期:2013-07-19 |
“宁波向我们订购的9台海水淡化装置,这两天要发货。还有发到威海和舟山的两批货,也要抓紧了。”在常州市永丰船舶技术开发中心,刚把两台碟式分离机发往烟台后,72岁的郭兴炳又来到车间,分配新的任务。 郭兴炳退休后创办这家公司,设计了海水淡化装置、碟式分离机等多项拳头产品,获得两项发明专利,还被中国水产总公司邀请到几内亚指导技术。 身残志坚 6岁时意外的一跤,让郭兴炳右脚受伤且病情反复,卧床整整4年,最终因股骨头坏死导致肢体残疾。 躺在床上,郭兴炳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窗外天空中的风筝,那种翱翔的姿态让他特别羡慕。等到能拄着拐杖出门时,他已经学会扎风筝。 到初高中时代,郭兴炳热衷于航模。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能获得的拼装套装模型不多,常常是找松木片等材料,自己画图、制作。他制作的火箭、轮船等模型多次在各类航模比赛中获奖。高中毕业,留校任教的郭兴炳顺理成章成为校航模兴趣班辅导老师。 上世纪70年代初,郭兴炳下放农村。之后凭借绘图特长,在常州味精厂机修车间谋到一份画零件的工作。一年后来到轮船公司,由会计、售票员到生产一线,专门负责船模放样。 郭兴炳一面上夜大进修,一面在实践中钻研,很快小有成绩。1984年与同行合著的《小型船遥控操作及自动控制》出版,书中插图都是他手绘的。 退休后创办企业 2001年,跟船打了近30年交道的郭兴炳退休了。 由于名声在外,时不时有人上门找他设计船舶,甚至想聘用他,郭兴炳萌生了创办公司的想法。凑足10万元,他申领了营业执照,主打船舶设计,兼做船用产品。那一年他已经60周岁。 紧接着的两年半时间里,他为常州地区10多家钢质造船厂设计了各种类型的干货船、液货船、客船、工程船。“几乎每3个月就要设计一种新船,完全靠手绘,包括外形、结构等各种细节,是一项非常细致、艰苦的工作。”郭兴炳说,忙不过来的时候,儿子、女儿、夫人也一起描图,做些辅助性工作。 这些船品全都获得船检局审批,再由各个船厂生产。无论是船的性能、强度,还是结构、外观,都得到邀请单位的认可。 海水淡化装置获国家专利 设计船品获得资金后,郭兴炳开始带动企业的另一块业务——船用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经过调研,他的目光落在渗透式海水淡化装置上。 他以降低运行成本为目标,研究设计了一种利用柴油机余热、既环保节能又能自行除垢防垢的海水淡化装置,并于2003年申请了国家专利。 为了推销这个装置,郭兴炳只身跑遍舟山、上海、烟台、台州等沿海城市寻找客户。让他特别欣慰的是,当时舟山一客户安装了这套装置后,竟然破天荒把渔船一路开到印度洋、阿根廷等海域。“回来后他们对装置的功能和经济效益赞不绝口,一下子就订购了20多台。”至今,该装置已销出千余台。 远赴几内亚指导技术 2006年,油价上涨,郭兴炳又开发了碟式分离机,将低速柴油机燃烧轻柴油改为燃烧重柴油,每吨油可节约2000元。 这一产品引起中国水产总公司关注,专门邀请他前往几内亚进行技术指导,因为水产总公司在与西非进行渔业合作时发现,当地许多拖网船队需要轻柴油改烧重柴油。 当时,郭兴炳已经65岁,身体状况不如从前,股骨萎缩、手指发麻使他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他还是承诺参与项目,并在前期调研到设计的3个多月时间里,每天早晚坚持骑自行车近1小时,活络伤残的关节,努力调适身体。 2006年12月底到达几内亚后,郭兴炳顶着舱内45度高温,连续8天出海调试,将分离机有关技术一一传授给船工。 此外,中国水产总公司还交给他一项新任务,针对船用导热油加热器在当地渔船不适用的情况,设计一种新型船用导热油加热器及系统。这一产品成为他第二项专利。 郭兴炳介绍,目前他公司生产的产品已有3大系列13个品种,年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 (据常州日报) |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