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原本只想开扇窗 岂料走进大森林——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迅猛发展纪事
发布日期:2013-05-15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浩是个“80后”。
  在这个年轻副院长的带领下,研究院目前已拥有发明专利140项,建立26个院企联合中心,实现技术合同金额1.43亿元。
  半年跑了500多家企业
  当初设想被彻底推翻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样品室,摆放着很多成品,最近几个月吸引了很多企业家上门洽谈合作。这种情形与几年前相比,有天壤之别,吴浩甚至觉得有点不适应。
  5年前,北京化工大学开始探索与地方产学研合作,惟一的校级研究院落户常州科教城,重任落在28岁的吴浩身上。
  北京化工大学领导最初的想法,只是把常州研究院作为一个窗口,替学校联系业务。有一两间办公室,招一两个业务员,每年挣个10多万,多下的钱能买辆车就好了。
  来到常州,吴浩花半年时间跑了500多家企业。
  “那时我就想尽快摸清情况,给学校一个信息,能否在常州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常州企业家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合作研发的项目必须放在常州,便于及时商量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二是帮企业培养技术人才。
  跑了近半年,当初设想完全被推翻。“北化与常州的产学研合作,不能浮在表面,必须把窗口变成实实在在的研发与合作基地。”当年年底,吴浩向学校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在常州建一个研究院。
  学校的回答很干脆:“支持,但钱要自筹。”
  真正放开手脚
  近半年的调研与洽谈,有了一些小的合作项目。吴浩把所有从市场上挣到的钱都用在研究院实验室的建设上。
  看到吴浩的努力,2009年底,北化派了12名学生,其中有4个博士,支持吴浩。自此,吴浩才觉得可以真正放开手脚干了。
  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公司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客户。2008年下半年,强力电子只是个小企业,做低端的光引发剂,年销售4000万元左右。吴浩在与公司总经理钱晓春交流时发现,这种光引发剂完全可以向高端应用。双方一拍即合,研究院帮公司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两方面着手进行改进。去年,总投资3.1亿元的新型平板显示用高感度光引发剂材料项目已经投产,预计可新增销售3亿元。
  几年来,他们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32项,合作额1.02亿元;在项目实施阶段还为企业提供分析检测902样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200余次。
  另一方面,研究院还鼓励科技人员创建科技企业,同时引进优势技术和资源进行创业孵化。截至目前,已孵化高技术企业21家,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总投资1.2亿元、年产百吨的新型低成本(PI)聚酰亚胺纤维项目,是研究院目前正在孵化的最大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该产品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完全替代进口。
  从研发到产业带动
  在5年的产学研合作中,吴浩的经验有三点:一是要真心与企业家交流;二是要了解自身技术优势;三是要站在对方立场,为企业综合分析。
  北化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取得的成绩令学校震惊,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北化的学术风格与方向。学校突破了大化工的思想,更多的专家教授开始关心企业的需求。研究院与常州企业在电子化学材料上的项目合作,让很多专家教授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汽车材料,一旦做起来,将带动整个江苏的碳纤维产业。”吴浩兴奋地说。
  目前,研究院已成为苏南地区重要的科研院所以及北化在长三角地区的科研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其影响已辐射到江、浙、沪、皖等地。 (据常州日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