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里的逻辑——在金坛加怡热电厂 |
发布日期:2012-09-24 |
在金坛经济开发区和金城镇工业园,1800多家企业中,已见不到一个企业因为需用蒸汽而自建锅炉、烟囱。这些企业所用蒸汽,都来自金坛加怡热电厂。 今年前8个月,金坛加怡热电厂供热106万吨,开票收入22816万元,同比增长23.6%。 现 场 见 闻 “几个月来,这里一直是繁忙的施工场地,现在看到的,正是刚替换下来的供热管道。”9月12日,在加怡热电厂厂门口,副厂长王国华告诉记者,“我们正在新铺设2公里大口径管道,增加输送能力,高峰时每天供热可达5500吨。今年有望完成160万吨,增幅30%以上。” 加怡热电厂实现集中供热,取代原先分散的几百座小锅炉,每年可节约标煤77381吨,减排二氧化硫505吨、烟尘506吨。王国华举例说,去年6月起向金城镇工业园的康泰氟化工供热,一年约20万吨,与原来自产蒸汽相比,企业全年可节约标煤1.2万吨。 看着厂内120米高的烟囱飘散出若有若无的达标的烟气,王国华告诉记者,企业自身也尝到了节能降耗的甜头。通过复合项变换热利用技术改造,将排放的140度高温烟气降至105度,对1台锅炉每小时产生的14万立方米烟气余热回收,可将18吨20度的水加热至100度,每小时产生的效益超过350元。 掌 门 人 说 “热电厂发挥的作用正越来越明显,助推当地服装、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已成为金坛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厂长王网留告诉记者,2006年,中盐金坛公司本着“盐电一体化”发展战略,出资2亿多元收购了这家运行8年的港资企业。事实证明,已取得多赢发展效果。 王网留介绍说,企业每年都会及时引进多项国际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前两年先后斥资2000多万元,将两台抽凝机组改为背压机组,供热量和供热稳定性都有较大幅度上升;同时,还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效率,每年可节约标煤3813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50吨。“除了自身节能外,我们还将践行社会责任上升到企业经营的内在战略,依托技术改造,落实企业环保责任,建设绿色供热企业。” “去年投入使用的反渗透饮用水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回收并净化来自盐厂的制盐冷凝水,达到市政饮用水标准,现已具备每小时400立方米生产能力,解决了困扰周边企业的用水难题,实现废水‘零排放’。”王网留还透露,企业投资6500万元的烟气脱硝改造项目,下月就可动工,年内完成1台锅炉工程;投入上亿元的电气、锅炉、汽轮机等集控改造,也已进入试运行,这将大大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记 者 感 言 脱硫、除尘、机组改造、电机变频、余热回收……在金坛加怡热电厂,听到的,见到的,最多的就是节能技术改造。 其实,所有这些,增加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社会效益。 而在这种社会效益不断被放大、周边用户大扩容的同时,企业自身的运行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其中,投资8万元加装排汽喷水减温器,能产生350万元效益;投入2000多万元,把抽凝机组改为背压机组,两年就可收回投资…… 由此,企业的竞争力也就不断得到增强,能更好地服务周边企业,再进一步放大社会效益。 这是一种循环,更是一种逻辑。 (据常州日报) |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