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半导体照明,点亮绿色希望
发布日期:2012-08-29
  发光二极管,这个被简称为“LED”的新事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人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节能减排的推进,发展LED半导体照明技术和产业成为各国推进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路径。面对这一具有巨大创新空间的新兴产业,一场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的战役全面打响,并日趋白热化。
  “机遇面前,唯有准备者得先。谁能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谁就能成为行业领头雁。”
  怀着这一信念,武进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超前规划,调整产业发展路径,以招商引资撬动产业杠杆,在半导体照明领域书写了一段“无中生有”的佳话。
  
后来居上写传奇
  半导体照明产业在武进产业中的定位,远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的导入。追溯LED在武进的发展路径,必须将目光再次聚焦到台湾光宝集团。
  2008年7月6日,武进引资史上迎来光辉岁月,总投资6亿美元的台湾光宝华东营运中心正式落户武进,在高新区构建全球领先的“绿能科技产业”供应链。这标志着我区半导体照明产业正式起飞。
  一个航母级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发展。在“光宝效应”下,台湾晶元光电尾随而来,同样投下6亿美元,建设LED外延片和芯片生产基地。此后,江苏欧亚蓝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汉莱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LED生产企业纷纷落户武进,构筑了火热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高地。
  “‘十二五’是绿色照明破茧而出的春天,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殷一民表示,在区委、区政府的超前规划和招商引资的大力推动下,我区已形成了从蓝宝石长晶、切磨抛到外延片、芯片,再到封装照明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数据显示,目前我区半导体照明产业园内有企业25家,已投产20家。仅今年上半年,产业园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3%。
  
科技创新增活力
  在“加快平台建设、引导产业发展”的思路引领下,一批半导体照明产业创新平台加速推进。2010年1月,由国家质监总局批准筹建,国内继厦门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品检测中心——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我区开建。目前,该中心LED检测中心大楼已顺利落成,正式投入运行。
  今年5月18日,我区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再添“核引擎”——常州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中心)正式在武进高新区启用。围绕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实验室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契机,整合半导体照明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建立了联合、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技术研发实体。
  殷一民告诉记者,研究院和常州中心的同时启用,将为武进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一条技术纽带,联动起跨领域、跨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合作与发展。“一方面将有力带动整个武进地区传统照明产业的快速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委托和成果转化,可解决武进乃至常州下游应用企业的技术瓶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开启LED新时代
  项目刚刚落户,订单已纷至沓来。这是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项目落户武进后的真实写照。
  除了参与中心城区和武进高新区的市政公共照明项目整体节能改造外,中微光电子还收到了来自花博会的订单。公司将采取BT模式,积极建设花博会场馆的景观亮化工程、道路照明工程。“投资武进,效应已经显现。”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夕庆感叹道。
  “LED照明灯能耗小、寿命长,是绿色环保的代名词。”殷一民认为,半导体照明产业份额巨大,武进联姻中微光电子,不仅符合全区低碳发展战略,更有助于打造全国知名的LED应用示范城市。
  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带动了武进本地企业的转型。位于前黄镇的老牌工业企业江苏鑫和泰机械集团,看中LED产业的巨大市场,于今年7月在高新区投下1.2亿美元,发展蓝宝石PSS(图形化衬底)项目。项目投产后,将形成PSS蓝宝石基片产能40万片/月,实现年销售收入4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
  “当前,全区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已日趋完善,但应用类终端企业还略显欠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这类企业的引进力度。”殷一民表示,未来3—5年内,我区将实现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200亿元,打造立足长三角、服务华东地区、辐射全国的LED照明产品重要研发与生产基地。 (据武进日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