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新城新定位——锁定“碳科技” 打造“东方碳谷” |
发布日期:2012-05-22 |
滨湖新城是常州、武进实施新一轮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腹地,如何在更高定位、更高目标中推进新城建设,备受瞩目。5月19日下午,我区组织召开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规划论证会,明确新一轮滨湖新城建设,将以碳科技发展为核心,以产城融合理念为指引,全力打造引领科技创新、集聚新兴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城。市、区领导韩九云、周斌、臧建中、陈虎、王明昌、王友东参加论证会。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转型迫在眉睫。西太湖作为常州和武进“最大的一笔财富”,正是当下全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今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考察武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对西太湖滨湖新城建设提出了更高期望。按照这一新定位,市、区两级共同谋划、认真分析,全面启动了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规划。 据悉,整个产业园规划范围东起西太湖大道、西到腾龙路、南起环湖北路、北至长虹路,总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到2015年,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内,常州大学新校区将建成投用,临湖天际景观线初步形成,建成一批国家级重点孵化器和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形成集科技研发、滨水休闲、商务金融、居住生活于一体的科技新城。 按照远景规划,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将不断深化拓展,最终定位于西太湖科技产业城。产业城将以发展碳科技这一前沿高科技产业为方向,全力打造“树立全国唯一、打响常州名片”的“东方碳谷”;以产城融合理念为指引,全力打造“引领未来发展、代表常州形象”的活力中心;以集聚一流科技人才为关键,全力打造“荟萃高端科技、网罗天下英才”的智慧家园,形成引领21世纪产业、城市发展新潮流的“TIP”(科技主导、产业支撑、环境制胜)。 副市长韩九云对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规划表示认同。他说,在长三角城市圈日益融合、竞争日益加大、城市转型日益迫切之际,启动产业园规划是常州城市转型的需要,必将带来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他希望我区积极做好规划的上报工作,进一步拓宽思路,做好产业选择、园区定位,借助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机遇,组织实施产业园建设,争取早日达到既定目标。 又讯 产业是城市经济的基础,如果缺乏产业支撑,城市势必是空壳。规划中的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如何定位?当天下午,我区又紧锣密鼓组织召开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产业发展研究论证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黄伯云等领导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市、区领导韩九云、周斌、臧建中、陈虎、王明昌、王友东参加会议。 规划中的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是我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新引擎。目前,该区域内外已形成规模近60亿元的新材料企业44家,拥有新型功能涂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新材料、石墨烯材料、碳纤维制品等在内的多个高新技术产业群。因此,把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定位为碳科技,具有天然优势。同时,从碳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来看,该产业是关系国家尖端科技竞争甚至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发展处于产业化临界点上的希望产业。 论证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众多高等学府的专家分别发表意见。大家认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资料收集详实、思路清晰,产业定位合理准确、依据充分深入、内容系统全面,整体方案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支撑常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产城合一的西太湖新城具有重要意义。 区委书记周斌在规划论证会上指出,碳科技产业还处在产业化的前夜,发展前景广阔,但道路曲折,必须要有耐心和决心。下一步,全区上下对产业园的发展要做到认识再清晰、论证再充分、切入点再明确、目标更科学,在产业定位上要坚持以石墨烯应用为主体,以碳纤维制品为支撑,其他功能新材料为辅助;在产业发展上,要遵循新兴产业的内在规律,把握好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加大有效投入,加快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典型,努力把碳科技产业打造成为独树一帜、引领标杆的地标性产业。 副市长韩九云表示,当前,常州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作为城市发展的突破口,要坚持发展碳科技产业为基础、其他功能新材料产业为支撑的发展导向。围绕这一定位,下一步,全市上下要从争取产业政策支持的角度,做好对上报告;从产业研究的角度,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人物的联系合作;从产业培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角度,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加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尽快使碳科技产业形成集聚、产生效益。 (据武进日报) |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