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如何破雾前行?——风电产业,向左还是向右? |
发布日期:2012-05-18 |
用“过山车”来形容当前风电产业的境况,再贴切不过了。上月,上市一年后,曾创下主板发行价纪录的华锐风电发布了一份让投资者失望的年报:净利7.76亿元,下滑73%。在华锐风电之前,风电行业的另两家上市公司金风科技、天威保变的年报一样“很难看”。在经历了数年的“爆炸式”发展后,风电行业陷入了低谷。 一如当前低迷的产业发展态势,2012年,对于我区风电企业来说,无疑十分艰难。 行走到十字路口 产能过剩、利润下降,是当前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症结。 一份风电业发展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展十分迅猛,风电装机连续5年翻番增长,已居世界第一,风机制造业的产能已达到2500万千瓦。但从总体来看,风电等新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非常低。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风电企业不得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洗牌。 “利润下滑也是快速崛起的风电产业在短时间内陷入泥潭的原因。”我区一家风电企业的负责人透露,风电产业链中主要包括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生产及相关配套产业。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生产整机制造的企业利润已压缩至极限。“生产一套整机所花的成本,几乎可以从其他厂商那里购买一台新整机。” “从产地运往用地,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记者走访区经信局产业科时,有关负责人还道出了制约风电发展的另一大原因——中国的风能资源与电力负荷极不匹配。目前我国的风电基地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河北、吉林、内蒙古、江苏。除江苏地处东部用电负荷中心外,大多数地区根本不能消纳所产的风电,“再加上电网企业没有获得足够的政策激励,不愿主动接受风电。” 因此,在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在超车道上超速行驶的风电行业骤然减速。 “长跑”项目潜力大 每一次行业发展的低谷都酝酿着一次行业整合,也蕴藏着一次产业脱胎换骨的良机。 “风能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角色。”这是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洋对风电产业发展的判断。 作为常州市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我区风电产业受大势影响,去年,10家风电企业仅完成产销10亿元。“这个数据有点难看,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现在风电产业过剩,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阶段性和瓶颈性过剩。”孙洋认为。 支撑这一论断的是一组专家预测的数据。去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0亿吨标准煤。专家预测,到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可能高达45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新能源领域必须加大投入才能确保消费比重稳步提升。根据初步分析,要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5%的目标,风电、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要达到1.5亿吨以上标准煤。 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发出了积极信号。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用‘培育发展’的字眼,就意味着这一产业必须在循序渐进中稳步发展,产生效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区经信局产业科有关负责人解释说,由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影响大,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导致风电等并网发电困难突出,因此,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仍是风电企业面临和必须解决突破的问题。“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风力发电作为一个‘长跑’项目,投资收益要在未来的20—25年内才能兑现。” 风企亮招搏风浪 在当前风电行业“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发展态势下,洗牌已成为风企存活不可避免的态势。 “面对这场风暴,唯有主动出击,方能寻得良机。”新誉集团副总裁戈亚琴对当前风电产业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 作为我区风电龙头企业,新誉集团早在2010年就果断调整发展思路,从整机生产向建设风电场转型。为此,当年8月,新誉集团砸下10亿元,在吉林白城市投资建设风电场,目前已形成年产12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并拥有1.5兆瓦双馈机型、2.0新型直驱机型和3.0半直驱机型等多种主流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知识产权。 “这种买资源换市场,使风企由制造商变身开发商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带动风机销售,另一方面或许还能获得风场转让溢价。这种模式是突破当前风电市场容量偏小的有益尝试。”孙洋对新誉集团的转型如此评价。 与新誉集团不同的是,我区另一家风电行业龙头——卓润重工,积极与大企业联姻,瞄准风机关键零部件,进军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领域。公司董事长李建逸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国际知名企业西门子、三菱重工等已开始进军大型风力发电产业,而在大型风力发电设备中,一些核心部件如轮毂、底座等,技术要求高,所需铸件也与普通铸件不同,具有极大的市场。因此,卓润重工积极对接,攻克难关。 “背倚大树好乘凉,从市场反应来看,目前,企业已接到3.5亿元订单,全年预计完成销售6亿元。”李建逸笃定地说。 与此同时,我区在壮大风电产业发展上也积极调整思路。区商务局有关人士透露,在风电整机领域遭受挫折的形势下,我区正围绕优质产业链的打造和形成,针对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努力把风电产业打造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新兴产业。 (据武进日报) |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