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如何破雾前行?——电动汽车,谁能掘得第一桶金? |
发布日期:2012-05-09 |
4月16日上午,武进区行政中心。 御捷马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立平在签约书上郑重签字。全国规模最大的低速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御捷马集团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正式落户武进高新区。 中国电动汽车正在进入产业化的前夜,御捷马集团项目的实施,是否预示着武进电动汽车,正在从“实验室”开上生产线,从“烧钱”阶段迈向“掘金”时代? 电动汽车的尴尬困境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特别在能源、环保压力下,电动汽车无疑将引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然而,一边是前景一致看好,一边道路上却罕见电动汽车行驶。根据调查,2011年,中国仅生产了约6000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对于电动汽车的尴尬困境,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市场和政策,而这很大程度上又是电动汽车行业技术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太低造成的。 从市场看,目前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舒适度、安全性,仍然难以和传统燃料汽车相比,消费者在选择上还是首选传统燃料汽车。此外,由于在电池、电机、快速充电等方面的技术短板,电动汽车的弱势十分明显。 从政策因素看,目前电动汽车乘用车有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常州即使是江苏省第二批纯电动汽车试点城市,目前也不具备电动汽车上牌的资格。 从行业内部来说,电动汽车行业仍处于“烧钱”阶段,巨大的投入和不成比例的产出,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就拿位于武进高新区的江苏益茂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来说,2008年成立以来,用于电动汽车方面的研发经费高达1亿元左右,产出却甚微。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技术的支撑,而技术又需要研发团队作为保障。研发是一个储备的过程,如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资金如何解决? 目前,益茂一方面采用融资手段,另一方面也在生产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供养”电动汽车。 “后来者”的赶超 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来说,武进是“后来者”,2008年起才开始涉足电动汽车领域。 虽然起步晚,但武进很好地利用了“后发优势”,电动汽车可谓后来居上,行驶飞快。 据统计,目前我区已拥有电动汽车整车研发企业4家,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2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麦科卡、黄海汽车、江苏益茂等企业为龙头,以远宇集团、华日升凯晟能源等一批生产企业为支撑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江苏益茂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内,一辆辆电动大客车整齐地排列着。“武进电动汽车研发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董事长陈恒龙对电动汽车的前景充满信心。 益茂纯电动汽车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0项,取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纯电动汽车在单次充电续驶里程、百公里能耗、最高车速、动力性能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已完全具备产业化的技术条件。 无独有偶,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华日升凯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公司,他们采用具有自主产权的配电组合、均衡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解决了电池业目前存在的温升和均衡难题。 谁能第一个吃到螃蟹 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的远景规划,到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100万辆。 一旦攻克技术难关,政策鼓励发展是早晚的事,电动汽车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电动汽车行业进入产业发展期,大量传统汽车生产厂家都将进入这一领域,激烈的“搏杀”在所难免。 武进拥有电动汽车的先进技术,拥有电动汽车完整的产业链条,拥有较强的配套生产能力。历经四年的技术和资本积累,武进的电动汽车现在好比是足球比赛,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阶段,谁先发力,谁就可能抢占先机,成为电动汽车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掘到第一桶金。 4月27日,益茂在溧阳的电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开工,总投资10亿元,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锂电池等部件。预计今年下半年,益茂的第一辆微型电动轿车将下线进入市场,明年上半年,微型电动货车也将进入市场。 华日升凯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众泰汽车有限公司、河北双环汽车有限公司、广东五洲龙巴士有限公司等汽车厂商正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生产纯电动汽车。 常州麦科卡电动车辆有限公司计划通过成果转化,实现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进而整合乘用车生产资质,实现麦科卡的集团化运作,建成电动汽车行业的绿色标杆企业。 今天,再加上全国规模最大的低速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御捷马集团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的落户,武进在电动汽车领域,将正式迎来第一波产业化浪潮。 (据武进日报) |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