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朝气·底气·豪气——武进经济开发区迈向更高目标
发布日期:2012-09-20
  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以先进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绿色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抓西太湖科技城建设这一契机,全力打造一流平台,充分发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中以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载体作用。——摘自武进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大会
  “东方碳谷”在这里孕育,“智慧经济”在这里升腾……西太湖畔,武进经济开发区热浪滚滚。
  功能新材料产业园、西太湖国际智慧园、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以色列科技园、西太湖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高端平台加快集聚,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中国?常州国际医疗器械城、亚邦生命科技园、神鹰碳塑复合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推进。
  “全市现代化,武进当先行。经发区要提振精气神、提升执行力,挑更重担子,作更大贡献。”武进经发区党工委书记陆秋明表示,“十二五”期间,经发区要实现“五个一”目标:即GDP达到100亿元;业务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亿元;人口新增10万,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名,创新创业团队100个;人均收入翻一番。通过努力,使经发区成为全市新兴产业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信心源自底气。2011年,武进经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30%,部分指标增幅在50%以上。今年上半年,在经发区8个主要经济指标中,5个主要指标的增幅列全区第一,3个主要指标的增幅列全区第二。
  抓住西太湖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武进经发区正确立更高目标,加快从“要素聚集”向“爆发增长”腾飞,努力当好武进乃至全市新一轮产业和城市转型的先行军,在更大的时空坐标中谋求突破。
  
勇铸时代战略构想 注入转型升级的朝气
  从昔日“以农引外”的外向型农业开发区转型而来,武进经发区从成立之初,就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起步晚、底子薄一度是经发区的真实写照。面对区域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经发区如何实现强区构想?党工委、管委会对此有着全新的认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争先进位,在争先进位中加快转型升级。
  如何转型?武进经发区决策层明确:不与高新区比大,不与科教城比高,不与中心城区比全,坚持围绕“特”字做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新经济、新城市、新生活”为主题的战略构想应运而生。按照科技新城的新定位,武进经发区加快推进“三个转型”——工业园区向城市新区转型、传统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农村工作向城市社区工作转型,最终实现“三新”目标。
  “发展新经济”就是抢抓新一轮创新型浪潮的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新兴产业,包括新材料产业、智慧产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新城市”就是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和临湖优势,建设一座生态之城、创新之城、宜居之城;“倡导新生活”就是通过发展新经济、建设新城市,最终使经发区的人民低碳、健康地生活,这也是发展的最终落脚点。瞄准“三新”,武进经发区人踏上了新征程。
  
点燃新兴产业火种 提振超越期待的底气
  今年初,入驻于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的二维碳素成功发布了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标志着石墨烯产业正在武进经发区逐渐裂变为现实成果。经发区由此占据石墨烯材料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第六元素、二维碳素、碳元科技等企业入驻的基础上,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日前又签约美国耐诺华新材料、上海虹思科技、友网科技、镜彩环保科技、禹澄环保科技等一批企业。
  “发展成熟的产业,我们只能做追赶者;而选择发展新兴产业,我们就和先进园区处在同一起跑线。”武进经发区人的逆向思维主导了发展大局。
  引进新兴产业,带动园区突破,联动新城发展,这种“链式集聚”效应已在武进经发区显现。以安格特、天常玻纤等一批领军型新材料龙头企业为代表,经发区陆续引进鹰游碳纤维材料、立鼎锂电池隔膜材料、博泓新材料等十几个新材料项目,使得整个园区新材料产业门类拓展到石墨烯材料、低碳环保材料、新能源材料等近20个细分领域。
  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放大。发展智慧经济、打造智慧产业。西太湖国际智慧园开园运作,并成为国家级孵化器。上半年,智慧园新增项目11个,其中电商企业6家;新入驻税源型企业21家,累计达到120家。预计到明年,智慧园的创新载体平台规模达100万平方米。
  医疗产业迅速壮大。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凭借强大的磁场效应,陆续吸引了中国?常州国际医疗器械城、亚邦科技、新加坡法福来、加拿大里肯、日本惠达等90余家企业入驻,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医疗器械企业48家,有望形成全省“北有泰州医药城,南有常州医械城”的双雄格局。
  由“一二三”向“三二一”加快转变,武进经发区产业结构日趋协调。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新引进了天华光伏技术检测中心、淘宝商城全国客户满意度中心、绿地集团、营特地产,建设了津通智慧谷风情街、锦润路商业街等一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
  区域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凭借新兴产业的爆发力和优质项目的集聚力,经发区在攀高比强中加紧了“弯道超越”的步伐。
  
树立跨越发展标杆 激扬拼搏奋进的豪气
  《常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议》和《武进区十二五规划建议》,都把武进经发区作为滨湖新城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武进经发区建设成为市、区“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常州“三城融合”、武进向西发展战略的实施及西太湖科技城的建设,环西太湖地区无疑将成为常州最大的亮点。
  近年来,武进经发区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周边交通条件,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愈加明显,近城临湖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后发优势日趋显现。“作为科技新城的主战场,武进经发区唯有走在前、干在先。”陆秋明表示,当前开发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抢先一步方能抢跑一路,落后一步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
  今年初,武进服务“510”重点企业启动,武进经发区与安格特率先合作签约,为全市带了一个好头。为服务安格特等“510”项目,经发区争分夺秒,就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开展专题研究和部署,专门设立5个专题工作小组,制定阶段性服务措施和激励政策,确保发展合力最大化。同时,经发区以“510”行动为契机,创新推行了“3211”行动计划,即:到2015年末,培育30家高成长科技型企业、20家年销售超10亿元企业、10家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和10家成功上市企业。对“3211”培育对象企业,经发区还积极实施“一企一策一团队”的个性化服务方式,为企业成长创造最佳最优的环境。
  “牵手”国内外先进园区,最大限度地集聚整合资源、放大效应。目前,以色列科技园、上海张江高科、上海交大、上海复旦、冯冠平教授领衔的石墨烯科技产业园等国内外先进园区纷纷落户,扎堆建设。“飞地经济”园区——武进经发区射阳工业园开园,已有3家企业签约入驻。
  眼光决定未来,实力决定地位。武进经发区紧紧锁定“50强”目标,深入实施转型升级、生态创建、要素破解、民生幸福、和谐创建等“五大行动”,明确今年各项拼搏指标:业务总收入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亿元;工商注册外资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个,引进总投资超10亿元的优质内资项目不少于5个。 (据常州日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