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新能源产业:“三链”齐发力,加快实现“双万亿”
发布日期:2025-04-17  来源:常州日报

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4月14日播发《新能源车的千万级里程碑》节目,对常州凭借完备的产业链、高效的供应链和密集的创新链,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上脱颖而出进行了重点报道。报道主要内容如下。

位于金坛经济开发区的蜂巢能源总部高速切叠产线,每天可生产14000组短刀电池;在武进国家高新区理想汽车常州基地,高度自动化的产线平均每40秒就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今年以来,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配套下,常州新能源产业高地加快形成,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新动能。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持续的创新驱动。超充电池是动力电池企业争夺的技术高地之一,蜂巢能源的短刀快充电池已实现6C超充能力(编者注:6C为充电倍率,数值越高充电时间越短)。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荆晓强介绍,这意味着电池可在10分钟内从20%充至80%,大幅缩短充电时间,续航里程能达到550公里,而同样体积的传统模组电池包只能达到400公里。

该技术的开发时间超过4年,其中关键的一环是采用新型高速叠片工艺。相比传统卷绕工艺,新型高速叠片工艺的应用使电芯安全性显著提升,相关快充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追捧。目前,企业产能已从每月1GWh迅速提升至每月3GWh。

产能提升的同时,相关原材料需求量均为原来的3倍,对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提出巨大挑战。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唐明说,常州的配套供应链相当成熟,通过精准需求预测、优化库存管理、加强供应链协同,让企业有了充足的底气快速扩充产能,无需担心供应链风险。

在常州,动力电池四大关键原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均已实现本地供应,电池企业、整车企业等物流费用和仓储成本大幅下降,相关链上企业还进行协同研发,需求快速响应,提升了产业链韧性。

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常州已构筑起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充电桩等在内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聚了近4000家相关制造企业,产业密度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常州和新能源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动力电池领域专利数位居全国第一。如果按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千瓦时电量算,常州每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可配套100多万辆新能源车。以此计算,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搭载常州生产的动力电池,随着产能的扩大,头部企业加快布局,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板块市值超万亿元——这是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双万亿”发展目标。凭借完备的产业链、高效的供应链、密集的创新链,常州正加快向“双万亿”目标迈进。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