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武进的“创新密码”!
发布日期:2023-06-14  来源:今日武进

中以常州创新园:创在何处?——筑巢引凤 打造中以青年融合创新创业高地

日前,中以常州创新园“对话驻以青年”座谈会顺利举办,园区管委会和企业30余名青年代表参与座谈,第一批和第二批驻以青年代表们围绕驻以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和感悟交流。

众行者易趋,兴创者共赢。

如果说,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那么培养青年的实质就是塑造未来。

作为中以两国政府首个签约共建创新示范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创在何处?

——筑巢引凤,打造中以青年融合创新创业高地

作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青年友好”是武进最鲜明的特色,“创新创业”是武进最活跃的基因。近年来,中以常州创新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中以创新合作国家战略,将服务中以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纳入总体规划布局,聚力优化“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工作机制,着力培育更具活力、更优质态、更高能级的成长发展环境,全力打造中以青年融入融合、共建共赢的创新创业高地,让青春在中以创新合作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政策引导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

聚力创新赋能,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加快引进、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持续推动“龙城英才计划”,结合中以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不断优化升级,深化推进青年创新人才建设。

截至2022年底,园区累计集聚入选“龙城英才计划”项目40余个,其中顶尖人才2名。

2023年4月,园区联合市人才办、科技局、人社局等部门发布“龙城英才计划”中以专项政策,启动中以国际人才社区,加大了对以色列人才的支持力度,持续强化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关键支撑作用。

科教融合蓄积创新源头活水

以才兴产,放大人才“磁力场”;平台育才,创设产才共融“超链接”。园区一直重视青年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国际创新教育优质资源及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领域研发创新型企业资源,搭建“新工科”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依托江苏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常州大学合作共建新型科教融合学院——中以科创学院。学院学习借鉴以色列人才培养模式,实行“项目课程制”教学,通过承接本土企业所提供的工程技术研究课题,引进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视频课程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创业人才。学院首届20名本科生于2022年7月全部顺利毕业,其中5名优秀学生(累计8名)赴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留学深造。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还有序推进“大孵化器”战略,按照“苗圃—创新矩阵—孵化器—加速器—仲系企业”的梯度,构建满足企业和人才团队发展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需求的空间支撑体系。

搭台赋能增进开放交流合作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园区坚持在精神富有上做文章,积蓄平台后劲,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园区先后举办“活力园区、青春五月”“GO ISRAEL”“你好,以色列”文化沙龙等活动,打响做靓活动品牌,全方位联动以色列青年人才融入活动、了解园区。

精神富有的提升,还能落到更细处。数据显示,2022年中以创新合作周期间,园区组织开展了中以科技金融创新合作研讨会、中以生命健康产业技术对接会等交流活动,为中以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交流舞台,获得一致好评。同时,为遴选赴以常驻工作人员,园区于2022年打造“中以青年人才开放创新训练营”品牌,目前已开办两期,每期为期2-3个月。参训学员主动加强对产业、科技、金融、外事等专业技术和跨界知识的学习,加快成为具备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通达之才,其中两期共10位优秀学员赴以色列开展工作,导入以色列创新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

棋落关键处

抢得制高点

未来,中以常州创新园将继续坚持把营造最优生态作为战略行动,把引贤纳才之门打得更开,把“引才育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战场”,挖好人才“蓄水池”,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越的人才生态提高对“最强大脑”的“虹吸”,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区委常委、副区长,中以常州创新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志峰:“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实践证明,在中以常州创新园,才华就是财富,敢为就有作为,追梦就能圆梦。”

中以常州创新园有理由也有信心能做到,在培养人才中加速成果转化,在成果转化中加速培养人才,让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在园区竞相迸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汇聚起长三角创新发展新增长极的澎湃之势。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