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三氯蔗糖美国“337”调查案牛塘化工终裁获胜
发布日期:2009-04-13
 

 美国当地时间46下午4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三氯蔗糖“337调查终裁令称,中国最大三氯蔗糖生产商常州牛塘化工厂公司在英国莱泰公司提起的337”调查最后结论是,该公司不侵犯英国泰莱公司的专利权。意味着这场历时两年的跨国诉讼以牛塘化工最终胜诉而划上句号。

    据牛塘化工公司董事长王方大透露,在得知牛塘化工胜诉的终裁后,目前牛塘化工阿斯巴甜客户主动上门寻求三氯蔗糖项目供货合作,截止目前,牛塘化工2009年生产计划全部被客户抢订完毕,不少客户还争相签订了2010年供货订单。

    美国337”调查案源自“337条款,因美国的《1930年关税法》的第337节而得名,后经三次重大修订。现“337条款明确授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美国企业起诉的前提下,对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和裁处。若判定违反了“337条款ITC将签发排除令(ExclusionOrder),指示美国海关禁止该类产品的进口。其结果是特定企业的相关产品乃至全行业的相关产品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意味着一旦败诉,将失去美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三氯蔗糖当前的90%的市场在美国,该调查对中国生产厂家具有决定命运的作用。

    根据ITC的资料显示,近一两年,在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构成非法贸易行为的众多案件中,中国内地已经替代中国台湾地区,成为亚洲败诉数量最多的地区。从2002年至今,针对中国商品的“337调查案已有80件,其中有企业应诉的仅不到20起,而胜诉案例不到10%。牛塘化工三氯蔗糖“337调查案是国内第8例获胜案,也是江苏省生物技术领域首例获胜案例。美国ITC终裁令本应于123作出,因为案例的复杂性,先后延迟4次才作出,增加了该案例的典型价值。

    2007年4月6,英美泰莱公司为了保持其在全球三氯蔗糖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以专利侵权为由,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中国三家三氯蔗糖生产企业和国内外贸易商等25家被告展开了针对三氯蔗糖及其下游产品侵权行为的调查。而牛塘化工率先在美国聘请专利律师积极应诉。通过两年的艰苦诉讼,投入了2000多万人民币的经费,牛塘化工公司赢得了美国337”调查,赢得了广大下游客户的信赖, 巩固和扩大了国外市场。而其他未获胜或应诉的企业要想进入美国市场将付出加征300%的关税的代价

牛塘化工是一家成立于1969年的乡镇企业,经四十年发展,该公司已成功转型,成为一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叶酸等产品上是世界前三位的生产厂家,其拥有相关产品的发明专利,并是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在代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江南大学等合作建有全国首家代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司三氯蔗糖产品均为企业自主研发,拥有发明专利申请12件,已获授权2件,在主要消费国家都注册了商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获胜的基础。牛塘化工董事长王方大说。对我国生物医药等领域他充满忧虑,他说,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欧美发达国家有关企业将更多地使用诸如“337调查之类的非关税贸易保护手段,中国幼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被美国337”调查的风险加大。业界应高度关注,并认真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政府也应加强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的建设,鼓励广大企业修炼内功积极应对诸如美国337”调查案之类的新的贸易壁垒的挑战,改善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形象。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