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祖国西北重镇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首列电动客车上线试验启动。这辆被乌市市民称为“春天”的地铁,其信号牵引系统由新誉集团制造。
一天之后,经济特区珠海,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架型号为CRJ200VIP公务机惊艳亮相,引来空客、庞巴迪等世界一流飞机制造商关注。这架飞机同样源自“新誉制造”。
从轨道交通零部件到攻克牵引控制系统,从两条铁轨飞向万米高空,成立近15年来,新誉集团实现了自己的“高铁梦”、“蓝天梦”,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唯一一家既能造火车又能造飞机的民营企业。
“二次创业”深耕轨道交通
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轨道交通的领跑者,一次次铁路大提速让世界瞩目。而每一次提速的背后,新誉集团的身影始终相伴。上海地铁7号线、9号线和12号线,北京地铁4号线,德黑兰地铁项目1&2号线……每一个项目都有新誉烙印。
“要有抢抓机遇的意识、敢闯敢拼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匠心’。”谈及工匠精神,集团董事长周立成这样理解。
事实上,早在创业之初,做模具出身的周立成就透着一股匠气。那时候,还在今创集团工作的他到国外考察,发现列车上的灯罩已经采用了一种高强度、耐高温的新型材料,而国内还是采用玻璃板压缩制成,容易老化。
突破势在必行。然而,他的想法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技术人员的认可。于是,他一方面苦口婆心做工作,另一方面与相关专家沟通,用了一个月时间让国内列车的灯罩也用上了新材料。
2002年,随着轨道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深耕这一领域多年的周立成、戈亚琴夫妇决定自主创业,瞄准科技含量更高的牵引系统攻关,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当时,我们的思路是与海外巨头合作,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周立成说。
众所周知,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均是世界铁路行业的巨无霸,刚刚组建的新誉如何能获得这些大企业集团的垂青?
新誉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公司在仅有20多人规模、资金很不充裕的情况下,大胆进行投资研发,投入500万欧元,组建了当时国内唯一的民企国家级实验室——EMC电磁兼容实验室。这一坚定自主研发的战略之举,一下子敲开了新誉与庞巴迪合作的大门。2003年,双方签订20年合作协议,合资成立了江苏常牵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为轨道交通车辆配备最先进的牵引和控制系统产品。当年,公司顺利拿下了德黑兰3亿多元的地铁项目,一炮走红。
“这是一种非凡的魄力和勇气,庞巴迪选择与新誉合作,正是看中了企业敢打敢拼的精神。”时任庞巴迪高级亚洲总监、如今出任江苏常牵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托马斯,仍然深深为新誉的战略决策所折服。
为了国产化,放弃数亿大单
手工业时代的工匠只要有恒心,单打独斗就能扬名立万。在当前工业4.0时代,工匠精神必须赋予新内涵——自主创新。
采访中,集团副总裁戈亚琴透露了这样的细节。随着集团与庞巴迪合作的深入,一个突出问题开始显现。由于牵引系统关键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国外公司手里,对于国内采购商而言,就要支付更大的成本。“必须实现牵引系统国产化。”周立成将想法与加拿大方面沟通,却得到了坚决否定的答复。
怎么办?当时,常牵庞巴迪基本拿到了上海地铁5号线牵引系统标的。周立成却突然向上海方面发出了道歉,决定放弃投标权。白白几亿元大单丧失让庞巴迪集团十分不解,但坚定国产化的思路,最终让庞巴迪高层不得不做出将核心部件工厂落户武进的决定。
轨道交通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牵引系统是核心技术之一,但其他配套系统同样重要。以空调系统为例,西班牙美莱克品牌一直是轨道交通领域的头牌,甚至德国西门子公司均采购该品牌的空调系统。
在与美莱克品牌合作中,新誉集团主要为其进行相关部件配套,关键部件技术仍由对方掌握。“这就等于定价权一直不在自己手中,始终被人牵着鼻子走。”戈亚琴回忆,在合作几年中,美莱克不断提升关键零部件的采购价,甚至一度涨幅达到50%以上。
面对国外公司的漫天要价,新誉集团积极通过中间人协调沟通,但收效甚微。频繁接触中,戈亚琴认为:“没有自主创新,永远只能做跨国巨头的‘打工仔’。”于是,集团决定与美莱克“分手”,自主研发轨道交通空调系统。
然而,十分不利的是,有一批订单需在3个月内交付唐山车辆厂。短短3个月怎么攻克空调系统难题?周立成除了积极与国外相关公司联系,聘请顶级专家外,自己也与技术团队钻进了实验室。“基本是白天搞研发,晚上做总结,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誉在规定时间内攻克了难题,不仅如期交货,更凭借低价格、高品质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目前,新誉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高速铁路、地铁、城际轻轨等交通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
让新誉智造走向蓝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望得更远。自2003年与庞巴迪合作以来,新誉集团与对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是企业与企业,两个家庭更是亲密无间。一次,周立成、戈亚琴夫妇前往加拿大,庞巴迪以最高规格接待,双方开启了更深层次合作。
“我们决定进军航空领域,庞巴迪高层明确绝不与新誉之外的企业开展合作。”戈亚琴说。
2010年11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将在5个飞行管制区分类划设低空空域。未来几年,中国4000米以下空域将逐步放开,意味着通用航空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在庞巴迪集团支持下,2012年,新誉集团完成对加拿大高瑞公司的收购,成立新高瑞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商务飞机及私人飞机内部装饰、新旧机内部总装及飞机维护。此次收购,填补了国内企业没有FAA(美国航空航天局)认证国际总装和改装资质的空白。
2013年5月,新誉宇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集团正式由“地面”向天空飞跃。同年10月,隶属于新誉宇航的甲类通用航空运输企业——江苏公务航空有限公司批准筹建,于去年获得了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证”。
2014年底,新誉宇航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航空公司签约,受让5架庞巴迪CRJ200型客机。去年2月,首架飞机飞往加拿大进行改装。目前,改造完成的公务机获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航空运营人运行合格证。此举也标志着全国首家以省命名的公务航空公司具备了正式营运的资格。
除了加强硬件设施配套外,新誉还不断强化人才软实力。先后聘请了国航、东航等多个大型航空公司的退休专家,并引进了一位机长。如今,公司已完成了2架公务机的改造,并成功在珠海航展亮相。下一步,新誉将把加拿大公司的各项资质转移过来,在常州完成改装。届时,公司将陆续开展公务飞行、航空器代管、购机咨询、医疗救护、通用航空租赁飞行、航空器机体维修、航空器部附件维修等服务项目。
“每个人都有一个蓝天梦,我们涉足这一产业绝不是一时兴起。”戈亚琴表示,中国低空领域的开放,必定带来私人飞机的快速发展。目前,美国的私人飞机超过23万架,而国内不满5000架,且半数处于闲置状态,有专家估计,未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将有数万亿的市场。
记者感言
对话新誉集团负责人,记者深深被他们身上的工匠气息所感染。这种气息是一种乐于吃苦的精神。拜访客户,经常是凌晨下飞机,在车上眯一会儿,早晨就与客户单位对接。
这种气息是运筹帷幄的战略思维。无论是瞄准牵引系统,还是航空领域,新誉人都做到了快人一步、先人一拍占领市场。
这种气息还是一种勇于创新的果敢。面对一次次国外技术封锁,新誉人坚定自主研发、自主攻关,一次次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创业是一种激情,根本感觉不到辛苦。”采访中,这句话被多次提及。
编 后
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依靠钻研,凭借专注,追求极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武进奇迹”。
从9月20日起,本报推出年度主题策划“传承阳湖基因 弘扬工匠精神”第一篇章“铸造匠魂”,讲述了俞金坤身上的“三股劲”、高铁背后的大国工匠、瑞声“攻玉”等制造业工匠的10个故事。通过讲述,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共识,成为武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
近日,“传承阳湖基因 弘扬工匠精神”策划将进入第二篇章“城市匠工”。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武进如何实现精细化、品质化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而通过城市品质与城市内涵的不断提升,打造更加生态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城市匠工”篇章就会讲述一批城市管理“工匠”的故事。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