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上上电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发布日期:2015-08-28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是江苏省溧阳市的一家民营企业,48年时间,它已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排名第一,线缆企业规模排名全球第十,中国第一。
        2014年9月23日,在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会上,业界将赞许与荣誉献给了江苏上上电缆集团(以下简称“上上电缆)。 “双料冠军”的桂冠,让上上电缆成为行业中耀眼的明珠。
        在大会上,国内首次权威发布的“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榜单”中,上上电缆在7500家电缆企业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位列第一;与此同时,国际权威机构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在大会上发布了“2013年全球产值超过10亿美金的绝缘线缆制造商”排名,上上电缆世界第十,中国第一。上上电缆此番勇夺“双料冠军”,一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业界翘楚。
        科技创新,开启从制造走向创造征程
        上上电缆的前身,是创建于1967年8月的溧阳县砂轮厂。1971年4月,更名为溧阳县电线厂。至1983年,企业也只能生产普通塑料电线和电焊机线,当时总产值和销售收入还只有452.47万元和450.89万元。
        1983年上上电缆推行厂长负责制,丁山华担任企业负责人。在丁山华的带领下,企业开始注重科技开发,开启了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征程。1985年,上上电缆前身“溧阳电线厂”与常州自动化研究所历经一年半,联合研制的矿用信号电缆通过国家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加令人兴奋的是,矿用信号电缆一下就打开了销路,相较于常年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大路货”,其带来的附加值大大超出了预期。当年企业产值、销售、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0%,利润更是翻了一番。“那次首战告捷,让我们初次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丁山华回忆道。当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再投入,坚持科技创新。”于是就在当年,上上电缆果断加大投入,增添了拉丝机,束线机、挤塑机、开炼机、密炼机等10余台生产研发设备,产品档次、生产能力、研发能力跨上一个新台阶,上上电缆从此踏上了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征程。
        1987年,塑料电力电缆和阻燃橡套电缆成功研制,上上电缆完成了以生产电线为主到以生产电缆为主的重大转变,并更名为“溧阳电缆厂”。直至1998年,正式更名“江苏上上电缆集团”为止,产品已从原来单一低档次橡皮线发展到橡皮、塑料、控制等九大类上千余种规格,产品结构逐步向高层次转化。这一段时间,宽领域、多规格电缆研发技术的积淀,也为后来开发更多、更新产品奠定了扎实基础。
       致力高端,上上精彩转身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重大工程的接连上马,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发特种电缆势在必行。2001年,上上电缆改制为民营企业。 “掌门人”丁山华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精、专、特、外”的发展战略。其中,“特”就是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开发特种电缆,力争“人无我有”、“高端致胜”。在这一战略思路的指引下,上上电缆自主研制的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电缆先后走进市场,覆盖港机、轨道交通、风能、光伏、矿用、核电等众多领域,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助力企业精彩转身,一跃为行业翘楚。
        卷筒电缆——为国争气、争光。 在上上电缆南厂区,有一套类似“风车”模型的模拟试验装置,一批电缆正随着“风车”的高速旋转而反复收放,借以测试电缆长期运行的可靠性。“正在上面进行试验的卷筒电缆,是我们的争气电缆。”上上电缆总工程师李斌十分自豪地介绍,“这种电缆经过近10年持续不断地改进,目前能承受的转速已达到每分钟300转,不仅全球最快,而且成功运行了2350小时,相当实际使用寿命达到8年,远远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承诺的5年。”
        而在2005年,卷筒电缆寿命非常短,进口的也仅可使用3-6个月,国产则只有几天。当时,占全球70%份额、世界上最大的港机企业—振华港机经多方打探后找到上上电缆,恳请将卷筒电缆国产化。通过上千次的试验、耗费1年半的时间,上上电缆成功研发出12KV、20KV及以下光纤复合卷筒电缆,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世界上掌握这一产品材料、技术的屈指可数的制造企业之一。
        为加快研发成果的转化,上上电缆大手笔投入进行多轮技改,引进国际一流生产装备,如今“三区四基地”的专业化生产格局优势正日益凸显,其中,特种电缆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产品档次国内乃至亚洲第一,逐步实现了产品开发、制造无禁区的神话。
       厚积薄发,填补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空白
        在特种电缆研发中,最为闪耀的当属核电缆。为了摘得核电缆明珠,上上电缆苦苦积累了近20年。早在上世纪末,上上电缆决定开始进军被国内视为“烫手山芋”的核电领域,是我国第一批介入核电缆研发的企业。在相关技术几乎为零的基础上,上上电缆科研团队毅然接受了挑战。技术人员翻阅一本又一本国际文献,记录一项又一项技术参数。靠着前期十多年电缆研发技术积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努力,核电缆的研发相继有了可喜的成果。
        1998年,1E级K3类核电缆成功研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1E级K1核电缆成功研制,填补国内空白。在核电缆领域上,上上电缆逐渐有了话语权。
        随着两代、两代半核级电缆的问世,上上电缆再次启动了三代核电缆技术研究。该项研究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在高温、高压、高辐射的环境下保证电缆寿命长达60年的技术难题。
        这一要求严苛下的战书谁敢应战?——上上电缆!在丁山华看来,“我们要不断开发有技术难度的、人家不干的、能替代进口和扩大出口、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在上上人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4月,企业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成功交付,该技术创造了上上电缆有史以来的科研辉煌,填补了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的空白。企业也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核电缆第一供应商。
        如今,上上电缆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至国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期间,上上电缆科研投入不断加码,推出了“123”工程,联合10所国内知名大学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邀请20名国内线缆技术顶级专家加盟上上电缆,培养一支300人组成的专职研发团队。目前新建的6000平米的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电缆产品、材料研发中试平台展现在人们眼前,先进的研发仪器、设备均可在这里寻到踪迹……与此同时,7万平方米的扩能车间也全面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为科研成果更快、更好的转化打下更坚实基础。
        回顾多年走过的征程,上上电缆发展思路清晰而准确,由追求综合素质出发而走出的“质量制胜”的发展之路得到了业界的肯定。
        从30年前偏隅一方,设备简单,技术薄弱,产品低端,年销售不足400万元的无名小厂;到30年后成长为大型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上万种产品覆盖八大领域,上上电缆为中国电缆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作用,在世界电缆制造领域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对于上上电缆下一步发展,丁山华坚定而从容:“坚持精、专、特、外,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内涵,研发更多高新尖产品,替代进口,扩大出口,努力推动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溧阳市科技局)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