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三基”领域“最强大脑”—— 记南车戚墅堰所国家技术中心 |
发布日期:2014-03-06 |
去年10月,位于常州的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挂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牌子,成为南车集团第三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成立于2002年的戚研所技术中心,人员由成立之初的几十人发展到近千人。截至去年,公司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拥有授权专利440件,发明专利41件,主持编制行业标准612项,国家标准7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3项。 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关键零部件构成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三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世界领先,能造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列车,但“三基”技术较弱,主要依赖进口,改变这一现状的正是戚研所。 去年,戚研所实现销售收入50多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70%以上,利润占比接近90%。 “三基”领域的“最强大脑” 戚研所现有科技人员830人,硕士以上287人,构成了我国轨道交通“三基”制造领域的“最强大脑”。其首要贡献是在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伴随我国铁路七次大提速,戚研所成功自主研发并量产了机械传动系统、基础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减振降噪装置等关键零部件,广泛用于时速200-380公里的动车组、重载机车、城轨车辆。“这些都是高铁跑得快、跑得稳、停得住的核心关键技术。”戚研所技术中心副主任靳国忠告诉记者,这些产品,许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CRH380A高速动车组齿轮传动系统是国产唯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品已应用于京津城际、武广高铁、沪杭高铁、京沪高铁、沪宁高铁等多条线路。 戚研所在轨道交通基础材料和工艺研发方面同样具有话语权,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先后开发低合金铸钢、耐热铸钢、高磷铸铁、耐磨铸钢、球墨铸铁、高强度铝合金、粉末冶金材料等一系列轨道交通基础材料,在满足自身产品研发需要的同时,为有效提升行业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延伸 去年,戚研所研制出中国首台槽型轨闪光接触焊机组,并成功应用于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这是戚研所高铁技术延伸应用的一个侧影。 近年来,在高铁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戚研所开始将高铁核心技术进行产业延伸,逐渐变身轨道交通养路机械、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柴油机组件的专业化研发制造企业。比如,将高铁技术成果移植到地铁,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械传动系统成功应用于沈阳、上海、德黑兰、里约热内卢等国内外地铁线。其自主研发的移动式钢轨现场接触焊机,广泛应用于高铁、客运专线、地铁等施工线路。 戚研所还将触角伸向轨道以外重大装备和汽车领域,代表产品如3D打印设备、双臂机器人减速器、大型矿用车驱动系统、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汽车涡轮增压器及排放系统等。 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上,依托材料工艺研发优势,研发出高镍、不锈钢等高端、耐腐蚀汽车零部件系列产品,规模效益已初步显现。2010年7月,戚研所第一条汽车零部件生产线投产,到2013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年产值9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0亿元以上。 目前,戚研所已形成包括轨道交通、齿轮传动、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和柴油机零部件产品在内的产业集群,延伸产业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40%。靳国忠表示,根据公司规划,今后将逐步提升到60%以上。 “产品+服务”、“技术+服务” 去年3月,戚研所无损检测培训中心被德国莱茵TUV公司授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也是唯一获得莱茵TUV认证授权的机构,具备了进行国际焊工培训和国际焊接体系认证的资格。 此前,戚研所无损检测培训中心被德国莱茵TUV公司授权为EN473/ISO97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的培训中心和考试中心,这也是国内唯一获得莱茵TUV认证授权的机构。公司无损检测领军人物万升云也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德国莱茵TUV公司全部考试,成为非欧盟国家唯一一位EN473/ISO97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主考官。这也意味着,由万升云所签发的检测报告、考生考试成绩证明和考试报告,将为国际公认。 以前戚研所主要提供“技术+产品”,随着技术优势确立,开始向“产品+服务”、“技术+服务”经营模式延伸。作为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车车辆配件专业检验单位,可开展无损检测、CRCC等公共服务。如依托国内唯一的综合性能试验台——高速列车齿轮传动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台,可对外进行齿轮传动系统加载试验、低温试验等,试验最高时速可达550公里。 靳国忠说,技术转让、行业检测、产品试验、行业培训目前规模还比较小,但将是公司未来重要业务板块和重要盈利点。 人物链接 戚研所国家级技术中心带头人 王奇:公司执行董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减震降噪领域学科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王文虎: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轨道交通基础制动领域学科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项目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常州日报) |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