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行动计划:打造常州工业的今天 十大产业链建设:创造常州工业的明天 培育“十百千”创新型企业:缔造常州工业的后天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到今年底,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工业投入超过1500亿元。经过多年发展,我市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新型农装、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创造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合作、校所企共赢”的常州科技创新模式,建设了2个国家级高新区和8个省级开发区,天合光能、新誉集团、上上电缆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兼并重组等途径,实现了快速发展。 直面不足 勇敢解剖 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目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四方面: 一是产业层次依然偏低。总体上看,工业产品仍以传统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大部分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二是产业链不完整,除农机和工程机械、输变电、太阳能光伏外,其他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企业间的关联度不高,本地社会化协作不强; 三是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全市3.5万多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到4000家,规模以上企业比率仅为11%,其中营业收入超百亿的工业企业只有13家; 四是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尽管我市大中型企业大多建有研发机构,但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创新型企业家和领军型创业人才偏少。 一组数据更让我们看到差距—— 南通目前拥有6个千亿级产业,其中海洋工程、船舶制造的产值分别占全国30%和15%;徐州的徐工集团去年销售突破1000亿元,是我市所有工程机械企业销售总和的3倍;盐城的汽车产业从无到有,悦达汽车去年税收达55亿元,相当于我市31家五星级工业企业税收总和。 明确对策 三箭齐发 如何强力攻坚,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我市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即致力于在转型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提高,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完备、效益明显的产业,培育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优势企业,打造一批技术支撑能力强、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的产业服务平台,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环节延伸,传统优势产业向质量型和效益型发展,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整体质量,形成通过十大产业链建设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双百”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培育“十百千”创新型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三位一体”的工业经济发展新路。 对常州而言,“双百”行动计划、十大产业链建设、培育“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分别代表了工业经济的今天、明天和后天。惟有三箭齐发、三量同升(存量优化、增量带动、质量提升上同步提升),才能夯实基础、挺起脊梁,再创一个工业经济的黄金发展期。 奋斗是梦想的台阶。 我市明确,到2015年,力争十大产业链初步形成,实现产值4130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2%;传统优势产业百强龙头骨干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200亿元,实现利税4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14%以上,百项重点技改项目3年完成投入超1000亿元;创新型企业培育打造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0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据常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