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轨道交通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
发布日期:2013-11-19
  


  编者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最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产业链建设步伐”的决策,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重点,补链,建链,强链,形成常州特色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对此,本报今日起推出一组“十大产业链”建设系列报道。
  “顺利的话,明年10月底,城轨车辆制造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具备年总装150辆城轨车辆的能力;而每一辆车上包括牵引系统在内的90%零部件,都可以在常州实现配套。”常州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忠芳13日对记者说。
  随着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今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我市有了第一家具备轨道交通整车制造能力的企业,在产业链向终端延伸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目前,在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城轨车辆项目的高压线已经架起,土地钻探已经开始,预计12月底即可正式动工建设。
  一批骨干企业
  记者了解到,我市轨道交通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集聚,已基本具备了产品研发、配套、制造、商务、物流和整车大修的完整产业链。从牵引传动,到制动转向,从电气控制、输变电,到车体、内饰、照明产品,门类齐全,品种多达2500余种,基本能实现全产业配套。其中,牵引传动系统占国内市场份额已达45%以上,内饰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5%,车内辅助电器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高速铁路电气化设备也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在常州东部,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与遥观工业园内,已集聚了戚机厂、戚研所、今创集团、新誉集团等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轨道交通重点企业,搭建起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并可以通过南车大学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刘国钧职教中心培养产业工人。这些,都对产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统计,2012年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实现产值260亿元。我市也相继被科技部、工信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最不足的短腿
  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宗子仰同时也坦言,我市要完成这一条产业链,最不足的短腿在于控制与信号系统。这正是被汤忠芳比喻成“神经系统”的最关键的“10%”,“其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仍然被国外垄断着。”不过,我市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戚机厂与西南交大共同研发的“机车远程控制诊断系统”已经在新一代机车上装载使用。
  发展目标
  轨道交通产业前景广阔。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坚持整车装备与关键系统、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加快集聚一批高起点、专业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配套企业,形成常州轨道交通从零部件配套到整车生产和维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到2015年,我市力争轨道交通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实现路径
  记者了解到,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正在制订规划,要将园区内现有的一部分相关性小的企业请出去,根据轨道交通的产业链需求,定向引资引智,并进一步加大扶持龙头企业的力度,为整车项目配套一个生产基地。“同时,我们也将加快园区基础配套和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提升软硬环境。”宗子仰告诉记者。
  我市将依托戚区及武进东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突破性发展城市低地板车辆、动车组及客运列车、重载及快捷货运列车等整车,大力提升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故障诊断系统等软硬件,发展壮大关键核心零部件。
  “这条产业链上缺什么,我们就着手补什么。”市商务局也正在梳理剖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招商引资规划。 (据常州日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