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优特钢是怎样炼成的(3)核心竞争力——中天钢铁集团打造升级版之自主创新篇
发布日期:2013-09-06

  装备是“躯干”,要能承受;人才是“四肢”,要能操控装备和工艺;更要有“大脑”,一切都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这个“大脑”就是科技。
  早在2007年,中天钢铁集团就把“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写入了企业发展规划。为打造“科技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中天钢铁近年来更是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掌握核心技术,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产品,保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
  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一
  在中天优特钢发展征途中,产学研合作成为助推器。2009年,中天钢铁正式成为钢铁研究总院研究应用基地,2010年,江苏省院士工作站在此挂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亲自带领团队主持中天的产品研发工作,一举开发出500、700兆帕高强度带肋钢筋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700兆帕高强度带肋钢筋,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天还常年和北科大、北航、东南大学、安徽工大等业内权威高校开展深层次合作,依托“外脑”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科技支持。
  2008年,金融危机余波尚未消退,很多企业都处在复苏阶段,无力上项目搞研发,而中天钢铁却放着依旧赚钱的建材产品不顾,投入巨资引进装备、聘请专家,大张旗鼓搞起了优特钢。
  董才平坦言,转型发展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如果企业始终把钢铁定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光局限于低档次产品,依靠跑量生存,被淘汰只是迟早的事,整个行业发展也会走向末路。而只有相信钢铁产业也必将成为高科技产业,才有信心研发和挑战高端产品,企业才能获得更多效益。
  随着钢帘线、子午线、焊丝钢等一系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优特钢产品的相继研发成功,中天钢铁已把目光瞄准了“打造全国最大的优特钢生产基地”。
  二
  两个月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中天钢铁“电转炉”技改项目,是企业近年来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
  2011年下半年,电炉钢产品因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中天钢铁组织技术骨干赴外地学习取经,制定并实施了电炉改“电转炉”技改方案,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铁水比从40%提高到90%,废钢比从60%降到10%,工序能耗下降220千瓦时/吨;天然气、石灰、电极、碳粉等主要辅料消耗大幅下降,年节电2.3亿千瓦时,折合标煤8.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328吨。该技改项目于今年7月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研发团队获得了企业100万元重奖。
  在推进重大技改项目的同时,中天的“小改小革”项目也遍地开花。自去年2月中天钢铁启动“科学管理活动”以来,企业管理处先后收到小改小革降本增效建议1400多条,其中有效建议近1100条,立项123个。
  三
  针对优特钢发展趋势,中天钢铁已制定《优特钢发展中长期规划》,以质为先,逐步配全规格,形成高、中、低不同档次,全方位覆盖产品系列,力争用3-5年时间使优特钢比例达到70%以上,并具备批量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就在下一个月,中天钢铁三级锚链钢将通过中国、英国、美国3个船级社认证,进军国际市场。此外,投入500万元建设的国家级实验室,年内也将通过审核落户中天,这标志着中天主要产品的理化检测能力具备国家标准实验室检测资质。由此,“中天牌”优特钢产品检测结果今后将具备国际通行资格。
  同时,中天还将加快产销研一体化推进,探索具有差异化竞争的经营模式。
  “企业要从产品销售,转向终端服务,和终端一起共同开发产品,并使服务向终端延伸。”集团常务副总裁刘伟告诉记者,优特钢同一个钢种有不同的细分,对此,中天钢铁将进一步推出全程“保姆式服务”,跟踪生产,及时反馈,全方位、全过程、无缝式对接,订单式服务,个性化定制。“不仅销售人员要准确了解下游厂家需求,今后我们还要扶持下游企业分析质量,改进工艺,提升品质,有时只需一点微调,整个集团产品就能发挥更大的功效。 (据常州日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电话:0519-856815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