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干勇
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冶金、新材料及现代钢铁流程技术研究。现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主席。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准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八五”“九五”期间,连续两次获得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十一五”期间,主持并完成了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方案编制工作,任专家组组长。
都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输入“常州”“干勇”两个关键词,就能跳出70多页与此相关的内容,无论是在企业车间、行业会议、重大项目,或是政府组织的“头脑风暴”上,都能见到干勇的身影。在去年我市召开的“智汇新能源之都·院士专家恳谈会”上,干勇被聘为新能源之都建设科技顾问。
“我最早到常州来是出席中天钢铁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会,在那次大会上,还成立了我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年近80岁的干勇院士记忆依然清晰。
“常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工作。我记得2009年,时任常州市委书记带着满满一屋子企业家到中国钢铁研究总院(以下简称‘钢研院’)进行交流对接,这是我第一次接待如此庞大的党政代表团队伍,也开启了我们与常州进行院企、院地合作的新渠道。”
此后,钢研院3个团队陆续来常创业,用实际行动续写产学研合作的时代大课题。
10多年来,干勇见证了常州依靠科技创新一步步高质量迈进“GDP万亿之城”。
“常州抓住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机会,选择在高端智造、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发力,这不仅得益于其深厚的产业底蕴,更在于你们重视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引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干勇笑着比喻说,常州是一个“插根筷子都能长成大树”的地方。
他以落户常州的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例,这是一个常州企业界熟知的故事。2017年,借着钢研院试点制度改革的契机,时任钢研院教授、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的周少雄博士,带着门下的18名博士,从北京南下来到常州扎根。
7年后的今天,安泰创明建成了我国首条超宽超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非晶纳米晶带材及制品生产线,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去年12月底,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成功引入包括头部客户、产业资本等在内的,与公司主业具有强协同和资源导入优势的战略投资者。与此同时,公司近室温固态储氢材料及应用技术、新一代动力电池硅碳负极用骨架碳材料、超宽超薄专用纳米晶材料等核心产品和技术,均在头部客户的高端应用场景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经营业绩的倍率提升及创新成果的持续输出转化。
常州德创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理想、比亚迪……来常州在新赛道上创业的企业,干勇能一口气报出很多家,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碳纤维、光伏、芯片等产业,“常州的企业‘藏龙卧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发展。”他感叹说。
作为新材料领域国家最高端的战略科学家、曾经的央企掌门人,干勇还有一个身份——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我认为,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
干勇说的这个“基础条件”,就是常州依托科技创新支撑的强大生产能力。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00亿元,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近68万辆,投资热度全国第一。“梦想”比亚迪、“理想”新势力齐聚常州,动力电池领跑赛道,产业链完整度97%、居全国之首。
基础夯实了,下一步,如何选对方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当然是新型数字化、信息化、工业化!”干勇提出,常州应以数字化“打底”,算力为核心,引进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开发智能化特别是半导体模块场景应用,通过不断探索和突破,来适应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趋势。
正是因为对常州的深入了解,干勇才给予常州更高的期待和期望:“常州要多想一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阶段的创新战略、创新模式、创新网络基础上,做强科技创新大平台,形成大团队,建设大项目,向‘创新强市’进发,从核心技术引进变成自主研发,从‘并跑’变成‘领跑’,实现里程碑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