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常州科教城:创新之核,聚能成势

发布日期:2023-12-19  来源:现代快报  浏览次数:  字号:〖

作为常州的“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积极践行“532”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两湖”创新区建设,全力服务“新能源之都”建设。今年以来,常州科教城谋深谋实自身目标定位,加快实施改革创新举措,为常州冲刺“GDP万亿之城”作出积极贡献。

通讯员 邬渊 现代快报+记者 陆文杰

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 “原动力”

今年9月9日,常州市新能源之都产科教联盟启动暨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科教城召开,成立高校院所、商会协会、技术经理人3个联盟,目前高校院所联盟已集聚60家高校、公共研发机构,商会协会联盟已集聚8家商会协会,技术经理人联盟已集聚10家技术经理人事务所。2个多月来,产科教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已搜集全市新能源企业技术需求62项,其中已解决需求26个,正在对接需求25个。

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科教城党工委书记乔俊杰提出,科教城要为常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原动力”和“新引擎”。

“科教城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来落户,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夯实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地、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乔俊杰如是说。

为此,科教城出台了《常州科教城职业教育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常州科教城研发机构支持“新能源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支持常州市新能源产科教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若干政策》,全力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另外,科教城推动高职院校成立新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输送、新能源汽车4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吸纳成员单位235家、签订合作协议179份,成立比亚迪、理想汽车、蜂巢能源等6个产业学院。调整开设2门新能源类专业,4门新能源类教材入选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推动公共研发机构与天合光能、中创新航、戚机厂等龙头骨干企业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累计服务新能源企业55家、转化新能源领域成果55项、合同额3005万元。工业中心挂牌成立常州市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总投资2208万元的智慧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训基地、能源电子实训基地完成基础建设施工,年内全面投入使用。

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开创新局面

成立21年来,科教城创新指标稳中有进。今年,园区已招引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科创平台9家;公共研发机构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3.04亿元,同比增长198%,新增研发设备投入1379.71万元,同比增长354.7%;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及人才计划347项(国家级28项、省级88项、市级231项);组织申报高企101家(到期申报26家、新申报75家);1-9月,园区新增发明专利971件。2023年,科技指标也有突破,入选省双创创业类3个、创新类3个、博士1个;净增高企31家,均创历年新高。

据悉,2023年科教城出台了《支持常州科教城公共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引导研发机构在聚焦人才集聚、产学研合作、企业孵化、设备投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研发机构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常州科教城创新基地成功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示范项目(全国40个)。

今年,备受瞩目的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第一届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成立首届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专家委员会。目前实验室主体全面封顶,第一批仪器设备进驻调试;牵头成立“常州市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1家企事业单位成为首批会员,与恒立液压、亚玛顿等重点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20家。

为激发产业发展释放强劲动能

“科教城作为‘创新之核’,肩负‘推动常州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常州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更应抢占新赛道、布局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常州市政协副主席、科教城管委会主任祝正庆说道。

常州科教城今年连续三季度举办重点科技项目集中签约会,截至目前招引高质量科技项目141个,其中国家级人才项目7个(院士3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类专家2人)、新能源项目31个,目前已落地高质量项目87个。今年园区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三项指标均创历年新高。1家企业入选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14家企业入选苏南自创区瞪羚企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以来科教城加强重大科研载体建设,推进研发平台内涵发展,大力开展科技招商,不仅吸引了大批优质科技项目,更是会聚了大量优秀人才,引进海内外各类人才3729人,含院士3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类专家2人、博士以上人才323人、高层次海外人才12人。

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园区获评省发改委“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园区高校院所服务常州本地企业1200余家,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5.98亿元,向全市输出成果176个。

科技金融活力充分释放,进一步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科创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及时的金融供给,江南银行常州科教城科技金融中心入驻科技金融中心;同时,不断拓展“科保贷”朋友圈,与江南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渤海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约合作;做大做强园区基金,目前在园注册的基金机构数量超过80家,基金规模突破60亿元。

2024年“四大工程”

2024年,常州科教城将重点围绕“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即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工程、科技创新强基提升工程、产业培育增势赋能工程、产学研协同联动工程,加快落实改革创新举措,更好发挥“创新之核”对常州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工程

全力支持常州大学建设江苏高水平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升格为职业本科大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升本准备工作,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入选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

支持高职院校联合全市重点企业设立现场工程师学院,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把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建成全国优秀样板,新能源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行业共同体争创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科教融汇合作模式,引导园区高校与全国知名大学、重点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

科技创新强基提升工程

2024年,园区引进新型研发机构4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0家以上、以博士为主体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300人,研发机构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活力不断迸发,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高标准建设龙城实验室,建设高端数控机床性能测试平台,填补国内机床精度保持性应用研究空白;围绕超低温、超高速、超精密等工业母机和智能制造系统与装备,加快一批产业化项目落地。打造新型研发机构集群,进一步激发公共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

产业培育增势赋能工程

2024年,园区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培育瞪羚企业5家以上,力争培育潜在独角兽企业或独角兽企业1家,培育种子独角兽企业2家。招引院士团队创业项目2个、国家级人才项目4个。

抢抓合成生物风口,鼓励和引导常州大学建设生物测试服务平台,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开展深度合作,对接合成生物领域知名院所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合成生物专项基金,优先支持合成生物领域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团队的科创项目。

产学研协同联动工程

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矩阵,形成产学研合作良性循环,牵引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2024年,高校院所服务企业1200家以上,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0亿元以上;开展商协会走进科教城、院所双走进等活动8次以上;培育技术经理人事务所1家以上,培育技术经理人1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1000人以内;产科教联盟平台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200项以上;产教融合共同体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产科教联盟平台作用进一步彰显,形成以产聚才、以教促产、以才兴产的良好局面。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