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常州科教城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记

发布日期:2021-01-05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科教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立、智慧园区一体化平台发布、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举行、常州大学教授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园区被认定高企数再创新高、总规模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发布、常州唯实成为我市首家国家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企业、常州工程学院毕业生勇夺省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

“十三五”收官之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常州科教城大事喜事连连。

“忙!”对这一年,科教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陆金林用一个字来形容。忙,不仅是科教城“十三五”最后一年改革发展的真实写照,也为“十四五”大手笔谋篇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从最初不像科研机构、企业、高校、机关的“四不像”开始,常州科教城踏着时代的节拍一步步探索着往前走,并完成了这一阶段赋予的历史任务。

“面对新形势,不改就没有出路。”科教城党工委副书记芮卫东说,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科教城的建设发展答卷,从一场大刀阔斧的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起笔。

这次改革,构建了科教城“一委三中心一平台”的组织体系,全面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彻底解决了管委会机关长期严重混编混岗、部分直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有名无实”问题。

一委就是“科教城管委会”,进一步优化机关职能设置;三中心就是新组建的“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以及保留的“常州(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一步整合事业单位主体;一平台就是重新整合成立的“常州科教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建强国有企业平台。

其中,常州科教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园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公司成立后,定下了投融结合、招培并举、资产优化、运行高效的“16字方针”,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教城建设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公司实体化运营以来,面临的首场硬仗就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紧接着就是挂牌运营科教城公共服务中心,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并完成常州高芯实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凯pre-ipo轮500万元股权投资等事宜,引进6个龙城英才项目等。

“深化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是推动科教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科教城建设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而严肃的政治任务,对实现‘勇争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排头兵,当好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新引擎’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韩九云说。

经过一年刀刃向内的深入改革,科教城用数据交出答卷。至元旦前,园区新增入驻机构和孵化企业300多家;新增授权专利2000多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83项,产学研合作金额2.14亿元;组织申报科技项目360余项,争取经费1.37亿元;园区单位获得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14个;预计园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

此外,科教城2020年还收获了一大批荣誉,获批国家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常州(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2019年全国保护中心工作绩效综合考核第一名;获批2020年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2020年4月,常州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海油、今创控股共同签约成立协同创新平台,其实体单位江苏智芯今创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科教城创研港2号楼。

“2021年开春后,公司实施的苦咸水循环利用高科技项目将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铁门关市开工建设。”智芯科技董事、总经理刘绍山介绍,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报告和前期立项,总投资超10亿元,一期将建设1000万立方米/年苦咸水循环利用工程,真正让科技成果得到转移转化,解决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

作为全市“创新之核”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创新园区,科教城2020年不断强化“核”的作用,出台《支持常州科教城公共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常州科教城支持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办法》《常州科教城“金凤凰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细则(2020年修订)》《常州科教城关于加快建设科教创新明星城实施科技奖励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政策支撑体系,聚力创新载体,推动成果转化,赋能未来产业,在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北京化工大学与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北化—强力新材料中试基地”落户常州高新区。作为“走出去”的“孩子”,科教城对基地建设给予大力扶持,鼓励上市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产学研联合体,进行利益捆绑,围绕常州市确定的重点产业领域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探索,构建了常州科技创新研发—中试—转化—生产的全过程支持体系。

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更为园区发展注入活力。2020年,科教城与再担保集团和6家银行合作推进“科保贷”,主要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新增信贷4.26亿元。

截至目前,江苏中科院智能院已启动智慧机器人、智慧健康和工业大数据研发中心建设;科教城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共建全球领先的LAMP-IDE快速基因筛查技术项目已落户园区;中科智算、西安交大集成电路与智能技术研究院注册并完成智能软硬件中心筹建;江苏大学常州研究院与常柴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实质启动;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全球业务总部项目建成投产;深兰亚太中心、纳恩博南方大厦、高凯科技大厦等总部项目有序推进;孵化培育的苏文电能、纳恩博、联泓、易电行等一批企业挂牌上市。去年,科教城共引育各类科技人才520名,并与全市所有辖市区、省级以上开发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初步形成“创新研发在科教城、成果转化在开发区”新格局。

在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中,高职教育是科教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020年,在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上,科教城大力创新。

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是园区比较热闹的一个地方。每天,科教城5所高职院校的几百名学生和合作企业员工,都会按时来进行技术实训。

“我们跟园区学校签下共建、共享、共管、共赢的合作协议,核算出成本,每所学校一年收取200万元费用,这等于学校购买了‘实训年卡’,学校来实训的积极性很高。”科教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现代工业中心主任庄三舵介绍说,每年有6万多学生来实训中心,每个学校平均使用7周,这大大提高了机器设备的利用率。

2020年,科教城对现代工业中心进行提升改造,走智慧化、信息化、高端化路线,充分发挥“学院+”模式,以校引企,以企建校,校企一体,共建全国一流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中心、工程中心。目前,现代工业中心已完成新购1.5亿元设备的招投标,4家企业投入5000多万元采购的新设备正在陆续到位。

科教城还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出台《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的意见》,完成120名校、所、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实现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科教城高职教育国际合作浪头更猛,成效更大。

在原有合作基础上,科教城进一步深化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推进“胡格教学模式试点”和“双元制”项目,中德合作培养在学的有600多人,与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双跨”培训中心入驻园区。2020年12月23日,常州弗劳恩霍夫IOSB技术展示转化基地与常州大学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揭牌,未来双方将开展联合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申报,推动常州高校与德国科研机构及高校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在“十四五”规划中,科教城定下更高目标: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四大经济,重点建设“国际合作、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人才集聚、产业培育、高职教育”六个新高地,着力打造成“国际合作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科技服务核心区、未来产业集聚区、产教融合示范区”,为常州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主战场注入强劲动能。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