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 内容

常州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1-03-03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常州现代服务业迎难而上,带动全市经济持续回暖,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4024.9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6%,服务业稳步复苏为常州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新春伊始,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吹响了创新再出发的号角,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坚持创新导向,加快“三个融合”,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前列。

加快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融合

“十三五”以来,常州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实现新跨越,2019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195.5亿元,是2015年的近3倍。2020年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3.5亿元和166.9亿元,增长13.1%和15.0%,两大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6.0个百分点。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创新园等一批科创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62个,新增孵化总面积达106万平方米,常州高铁新城正式挂牌成为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常州已连续15年开展科技长征,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下一步,常州将对标国际先进,高标准研究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争取更多重大设施、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落户常州,让科技创新既有“高原”更有“高峰”。更大力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在股权架构、运营方式、孵化模式、融资体系等方面大胆创新,打通科、技、产“回路”,实现“从0到1再到N”的产业化裂变。高水平建设高铁新城国际创新先导区,加快建设西太湖“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积极盘活各板块闲置厂房、商务楼宇等资源,打造升级版创新综合体,集聚公共服务、科技金融、孵化加速、成果转化等功能,实现“邻居就是客户”“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加快现代服务业与产业创新融合

深化产业创新升级,推动更多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耦合共生,日益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常州全面探索产业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市共有20家单位入选全省首批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其中龙头骨干企业试点14家,试点数量全省第三;产业集群试点5家,试点数量并列全省第一;区域集聚发展试点1家。2020年7月,全市8家单位被省发改委评为两业深度融合优秀试点,优秀试点总数全省第二,产业集群和区域集聚发展优秀试点数量并列全省第一。

下一步,常州将不断拓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与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标杆企业,打造两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

加快现代服务业与业态创新融合

创新不仅有科技创新,还有思维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当前,新经济迭代浪潮扑面而来,直播带货、网红打卡、在线消费等新消费业态蓬勃兴起。2021年春节期间,常州各大服务业市场主体发挥多业态聚集、多元化消费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创意新颖以及融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营销活动,以体验式消费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苏宁、欧尚、瑞和泰等传统零售企业开启直播销售,通过引流私域流量,弥补实体店线下客流不足现状。环球恐龙城夜间文旅集聚区联合携程BOSS直播,举行抖音中华恐龙园线上大促,发放惠民补贴866万元,惠及消费者超5万人次。据统计,2021年春节期间,全市51家大中型零售/餐饮企业、9家城市综合体共实现销售额5.98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89.5%。春节假期前4天,三大5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4000万元。

下一步,常州将抢抓流通环节新变革、消费模式新变化以及消费内容新升级的机遇,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流量经济”“网红经济”“首店经济”“宅生活”“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服务模式,创新直播带货、线上采买、生鲜电商、远程医疗、网上办公、在线教育、在线研发设计等应用场景,促进社会生产服务活动加速“触网”。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