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争当“绿色种植”开拓者——对话常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新

发布日期:2018-06-12  来源:常州经开区  浏览次数:  字号:〖

9年前,留美博士陈新离开美国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着他的绿色梦想来到常州,创办了常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潞城扎下根来。

他的初衷是,研发推广一种绿色天然的防虫治虫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用量,让人们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经历了前期的沉淀积累,如今,宁录迎来了收获期。公司研发生产的昆虫性信息素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茶叶、水稻等害虫的绿色防控,客户分布在江苏、浙江、四川、河南、黑龙江等省,且远至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绿色技术”防治害虫

记者:您是从美国来到常州创业的,请您谈一谈当时的创业初衷。

陈新:1993年,我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作博士后研究。1997年,我留学美国,先后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杜克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后又在杜克大学化学系小分子合成中心担任主管和研究助理教授。

在美国时,我就特别关注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常常为国内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感到揪心。和美国相比,中国除了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在技术上也相对落后。我在美国从事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接触了昆虫性信息素领域的前沿技术,我当时就想,农药残留一直是困扰食品安全的一个问题,作为防治害虫的“绿色技术”,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常州考察。那是2008年,江苏省政府组织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参观了江苏的七八个城市,一下子就被国内创新创业的热潮吸引住了,当即决定回国,最终选定了常州作为落脚点。2009年,我创办了常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昆虫性信息素系列产品,企业落户于潞城街道。

记者:什么是昆虫性信息素技术?

陈新:所谓昆虫性信息素技术,是利用昆虫本身生理特性和行为学特点发展而来的害虫防治新技术。在自然界,雌虫在性成熟后释放出性信息素,吸引同种雄虫与之交配。昆虫性信息素技术通过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捕和迷惑雄虫,从而干扰和阻碍雌雄正常交配,最终影响害虫的生殖。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明显减少农药用量。

昆虫性信息素有不少优势,首先是专一性,每一种害虫的性信息素都具有独特的配方和浓度,对其他昆虫种类没有引诱作用,因此对害虫更有针对性;无抗药性,害虫不会对性信息素产生抗药性;高效性,雄虫对雌性性信息素的反应极度敏感,仅需微量即可见效,有效期长。

依赖化学农药来防治害虫,容易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农药越打越多、害虫越防越难的问题,且带来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危害。实施生物、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则能实现可持续治理。

创业路上“马不停蹄”

记者:公司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产品经历了哪些更新换代?

陈新:回国后,我开始马不停蹄地租厂房、组建团队、投入研发。很快,第一个用于防治小菜蛾的性信息素产品完成研发。

我们最早的产品以诱捕类为主,是将吸引雄虫的性信息素注入一根小的塑料管内,并放置在诱捕容器中,只需1毫克性信息素,雄虫就会“闻香而来”。诱捕容器则是“陷阱”,让害虫“有来无回”。1毫克性信息素可以在一亩地使用45天,累计可以诱捕几万只害虫。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使用我们的产品,虽然并不能完全不打农药,但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次数和用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经过多次更新和改进,我们的产品慢慢走向成熟,所应用的农作物也从蔬菜拓展至果树、水稻、茶叶等。

随着产品不断改进,我们的团队又开发出迷向类产品。该产品同样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吸引雄虫的原理,不过用量相对较大。通过大量释放性信息化合物,迷惑雄虫寻找雌虫,干扰和阻碍雌雄正常交配。简单来说,诱捕类产品用的是“美人计”,迷向类产品则是对害虫摆“迷魂阵”。

迷向类产品只需要在农作物上绑系性信息素迷向丝,就是一根装满性信息素的塑料管。相对于诱捕类产品需要定期更换诱芯和诱捕容器,迷向丝的特点是操作起来更为简便,可节省劳动力,且持续时间更加长久。如今,这一系列产品正慢慢替代诱捕类产品,成为我们的主打产品。

现在,我们还将研发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成功研发了一款驱蚊剂,成为系列产品的有益补充。

记者:昆虫性信息素这种新型的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农户的接受度怎样?

陈新: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我们很久。尽管性信息素技术具有专一、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益虫等优点,且使用下来成本和农药接近,但要让广大农户接受新的技术,需要一个过程。长期以来,农户们习惯了农药治虫,对于新技术,一开始并不愿意主动尝试。

最早开始推广时,绝大部分农民没有听说过这种新技术,需要我们进行科普。我们试验的第一个菜地就是菜根香公司在新北区的蔬菜种植基地,主要针对青菜开展试用。两天后,农民看到诱捕器里满满的都是害虫,都十分惊奇。

使用性信息素技术,防虫效果显而易见。以果园为例,一般情况下,一个生长季需打13—15次农药,使用该技术后,打五六次药就可以达到相同效果。慢慢地,农户们发现了新技术的效果,开始从从心底认可和接受。

由于效果显著,再加上各级农业部门的积极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认可了这一新技术。如今,雪堰、洛阳、横山桥等地的不少果园、蔬菜基地都使用了性信息素产品,这一新技术也已经走出江苏,用在云南的烟草园、四川的果园、河南的茶园等,还出口到了美国、德国等地。

厚积薄发 未来可期

记者: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如何?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陈新:这几年,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如今,公司拥有30多项专利,开发了50多种产品。2016年,我们的销售额突破了1000万元;2017年,达到了1800万元;今年则有望突破3000万元。这3年间,我们的团队也进一步壮大,已扩充至50多人。公司还从国外引进了知名虫害治理专家毕建龙,作为首席科学家加入团队。毕建龙是昆虫学博士,毕业于美国阿肯色大学昆虫学系,十分熟悉国际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绿色防控技术迎来了重大利好。2015年,农业部发布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长期以来,化肥、农药的不科学施用,让人们一面收获,一面付出代价。如今,政府也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有了政府的相关政策推动,性信息素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望迎来更大的市场。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